大家平时所说的“家政”和高等教育范围的家政学,其实差距不小。家政学是能叫人们生活得更幸福的学科,家政员的劳动也值得所有人的尊重。
“每一个省份原则上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和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有关专业。”5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的一番话,成为了互联网热门话题。目前,不少地方高考考试填报志愿已进入尾声阶段,“选专业”是考生和父母都非常看重的一件事,但对于亲自选择的的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其实大家心里还存有疑虑。
社会上对家政专业存在误解,觉得学生学家政,毕业后就是当保姆。大学生当保姆,多少会有人觉得是“大材小用”。特别在有些地方,家政职员的待遇与社会地位还不高,父母不想孩子“吃苦”,青年也感觉家政行业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因此家政专业常常受人冷落,成为要靠专业调剂才能“喂饱”的专业。
家政学并不是新鲜事物,成为系统的学门已有百年历史。在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中,家政学从属的一级学科是法学。大学学家政,当然不可以简单概括为培训保姆。回溯家政学的由来,在19世纪的美国,这门事关管理、艺术与生活哲学的知识,甚至还只不过上层有产阶级才能同意的“特权教育”。在国内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学家政的本科生一般会被授与法学学士学位,这并不奇怪——家政学的课程涉及社会学、管理学、金融学、教育学等等社会科学范围。大家平时所说的“家政”和高等教育范围的家政学,其实差距不小。
但,在高等教育层面加强家政学科建设,对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水平、扩大伙政服务业规模意义深远。
家政员是家庭劳动专业化后产生的职业,面向将来,家政员也一定不可以只当体力劳动者,而要更多承担家庭劳动中的脑力劳动。这就需要大家前凸后翘家政学教育,让家政学教育跟上年代脚步,产学研共进,以高等教育学理层次的进步带动家政职业教育的进步。
目前,一些先锋的家政研究已经触及到家居设计学、人体工学与习惯学,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将会承担不少家庭体力劳动。怎么样让家庭生活适应新技术的变迁,将会成为家政员的一项任务。现代爸爸妈妈十分关注教育,但不少父母也需要知道教育原理、了解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家政职员帮助,儿童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家庭教育也是将来家政行业需要关注的范围。其实,一些发达国家的家政行业近年来发生了“质变”,家政员更多担当起家庭咨询与顾问的职责,为家庭、社区乃至社会和谐贡献了更多力量。
构建家政教育体系,遵循市场导向是重点。市场需要在升级,职业教育也要跟上时尚,这就需要本科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起到引领用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让看重研究的本科教育与看重实践的专科职业教育更好结合,因此,职业教育改革对本科教育也提出了期待。在学不学家政学这件事上大家大可以摘掉有色眼镜——家政学是能叫人们生活得更幸福的学科,家政员的劳动也值得所有人的尊重。